師資成員

王政文 Cheng-wen Wang

王政文 Cheng-wen Wang

副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專長與經歷:台灣史、基督教史

開課明細查詢 - 東海大學資訊查詢

  • 聯絡地址:

    聯絡地址:407 台中市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歷史學系

  • 聯絡資料:

    Phone:+886-4-2359-0121 ext:31302/ 04-23501210
    Email: chengwenw@thu.edu.tw

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 / 系所 職稱 起迄年月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副教授 2016.02~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助理教授 2009.08~ 2016.01
中原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2009.08~2010.07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講師 2005.08~2009.07
靜宜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講師 2005.08~2009.07

著作

專書:

  1. 《天路歷程:清末台灣基督徒的改宗與認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2. 《台灣義勇隊:台灣抗日團體在大陸的活動(1937-1945)》,台北:五南文化事業台灣書房出版公司,2011。

學位論文:

  1. 《天路歷程:台灣第一代基督徒研究(1865-189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9。
  2. 《台灣抗日團體在大陸地區之活動(1937-1945)—以台灣義勇隊為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期刊論文:

  1. 〈一九世紀における台湾キリスト教徒の社会像および社会地位〉,《キリスト教文化》,第20号(大阪:合同会社かんよう出版,2022年12月),頁48-77。
  2. 〈馬偕的博物志:論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的收藏〉,《台北文獻》,直字第222期(台北:台北市立文獻館,2022年12月),頁137-185。
  3. 〈清末屏東地區族群社會網絡與基督徒群體的形成〉,《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第21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20年12月),頁1-30。
  4. 〈東海大學董事會的組成及其人事結構分析(1953-1971)〉,《東海歷史研究集刊》,第4期(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2020年12月),頁49-88。
  5. 〈清末噶瑪蘭基督徒與漢番社會網絡〉,《民俗曲藝》,第195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17年3月),頁141-206。
  6. 〈近代台灣基督徒的婚姻網絡:以滬尾、五股坑教會信徒為例〉,《新史學》,第27卷1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16年3月),頁175-246。
  7. 〈重現與重建:論「台灣基督徒史」的建構與書寫方法〉,《東海歷史研究集刊》,第2期(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2015年9月),頁257-300。
  8. 〈麥仔落土:三重埔、錫口、水返腳的初代基督徒家族及其婚姻網絡〉,《歷史와實學》,제57호(서울:역사실학회,2015년8월),頁261-308。
  9. 〈古文書所見清代沙轆社土地流失原因析探〉,《興大人文學報》,第53期(台中:中興大學文學院,2014年9月),頁121-144。
  10. 〈無語問上帝: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社會處境〉,《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17期(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2014年6月),頁111-148。
  11. 〈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社會形象與地位〉,《海洋文化學刊》,第15期(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2013年12月),頁33-58。
  12. 〈十九世紀來台傳教士的海洋經驗與書寫〉,《耽邏文化》,제42호(제주:제주대학교탐라문화연구소,2013년2월),7-38쪽。
  13. 〈19世紀台湾キリスト教徒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高知大國文》,第43期(高知:日本高知大学国語国文学会,2012年12月),頁87-103。
  14.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與人際衝突:以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為例〉,《台灣文獻》,第63卷4期(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2年12月),頁3-32。
  15. 〈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形成與變遷〉,《지방사와 지방문화》,제13권 1호(전남 무안군:한국역사문화학회,2010년 5월),307-324쪽.
  16. 〈創造的「歷史與文化」:論布農族武界部落的歷史發展與建構〉,《歷史教育》,第11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12月),頁205-228。
  17. 〈政治宣傳與醫務生產:論台灣義勇隊的組織與活動〉,《史耘》,第12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7年6月),頁87-110。
  18. 〈台灣籍民在大陸地區之處境—以台灣義勇隊為中心的論述〉,《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6期(台北:台灣歷史學會,2003年5月),頁31-42。

專書論文:

  1. 〈臨終歲月:馬偕的疾病與死亡〉,收入鄭仰恩、曾宗盛主編,《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周年論文集》(台北:橄欖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12月),頁151-168。
  2. 〈近代台灣基督徒人際網絡的研究方法與實務〉,收入林香伶主編,《論文寫作不藏私》(台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11月),頁193-216。
  3. 〈十三所基督教大學在台灣的延續與斷裂—論東海大學創立初期的幾個問題〉,收入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主編,《恆與變之間:1949年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論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7年6月),頁321-350。
  4. 〈近代八里坌教會的基督徒家族及其婚姻網絡〉,收入吳昆財主編,《第六屆區域史地暨應用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應用史學系,2015年10月),頁217-244。
  5. 〈邊緣成中心:清末基督教在台的漢番宣教策略〉,收入趙曉陽、周東華、劉明忠主編,《中西交匯中的近代中國都市和鄉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8月),頁259-278。
  6. 〈「基督徒史」的書寫方法與可能性—論台灣基督徒史及基督徒人際網絡資料庫之建立與運用〉,收入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主編,《變局下的西潮:基督教與中國的現代性》(香港:建道神學院,2015年6月),頁653-670。
  7. 〈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研究與史料探討〉,收入王成勉主編,《台灣教會史料論集》(台北:遠流出版社,2013年12月),頁17-36。
  8. 〈現代化與基督徒身份的交結:論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自我認同〉,收入李靈、曾慶豹主編,《中國現代化視野下的教會與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頁261-274。
  9. 〈是誰選擇誰:十九世紀來台傳教士與信徒改宗的社會脈絡〉,收入劉忠明、吳小新主編,《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第四屆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10年),頁451-475。
  10. 〈改宗與日常:十九世紀台灣第一代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收入李勤岸、陳龍廷主編,《台灣文學的大河:歷史、土地與新文化—第六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9年12月),頁202-248。
  11. 〈間接射擊:論抗戰時期台灣義勇隊的成立〉,收入李君山等編著,《榮耀的詩篇: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6年6月),頁235-258。
  12. 〈謝南光‧李友邦‧張邦傑:台灣革命同盟會內部的人事關係〉,收入胡春惠、彭明輝主編,《近代中國與世界的變遷》(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6年6月),頁1-18。
  13. 〈論國民政府與台灣義勇隊之關係(1937-1945)〉,收入胡春惠、薛化元主編,《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5年6月),頁163-178。

專書章節

  1. 〈導讀:二十世紀中國天主教與樂勒脫修女會〉,收入派翠西亞珍馬尼恩著(Patrica Jean Manion),冉瑩譯,《一段未知的旅程:從江淮水災到共產中國-樂勒脫修女眼中的動盪年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3年3月),頁6-9。
  2. 〈導讀:萬榮華與宣教百年史〉,收入萬榮華(Edward Band)著,楊雅婷、黃楷君譯,《傳揚祂旨意:英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史1847-1947》(Working His Purpose Out: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7-1947)(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22年12月),頁13-31。
  3. 〈戰爭結束前後的台灣〉,收入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 陸 戰後中國》(台北:國史館,2015年7月),頁393-425。
  4. 〈東海前史:聯董會與十三所基督教大學〉,收入東海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編,《東海大學六十年校史1955-2015》(台中:東海大學,2015年11月),頁8-23。

書評:

  1. 〈書評《民國福建協和大學之研究:以師資和財務為例》〉,《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集刊》,第10期(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歷史系,2015年),頁149-152。
  2. 〈評介《台灣基督教史》〉,《史耘》,第10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4年9月),頁109-120。

會議紀要:

  1. 〈第四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臺灣史與社會網絡學術研討會暨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年會會議紀要〉,《臺灣風物》,第72卷2期(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2022年6月),頁221-228。
  2. 〈學術動態:「東亞脈絡中的台灣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28期(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2019年12月),頁192-194。
  3. 〈「校史、會堂史、機構史的編撰與書寫」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14期(桃園: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9年9月),頁12。
  4. 〈「宗教中的教徒:第二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紀要〉,《東海歷史研究集刊》,第1期(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9月),頁229-238。

研究札記:

  1. 〈1920年代の在日台湾人キリスト者と社会運動〉,《キリスト新聞》,この世界の片隅から,第3628期(東京:キリスト新聞社,2023年01月21日),頁5。
  2. 〈清朝末期台湾の漢人有力者反キリスト教〉,《キリスト新聞》,東アジアのリアル,第3609期(東京:キリスト新聞社,2022年06月11日),頁5。
  3. 〈台湾のプロテスタント宣教初期の平埔族〉,《キリスト新聞》,東アジアのリアル,第3583期(東京:キリスト新聞社,2021年11月11日),頁5。
  4. 〈在日臺灣基督徒與1920年代社會運動〉,《台灣學通訊》,第123期(台北:國立台灣圖書館,2021年9月),頁28-29。
  5. 〈清代臺灣,在祖先和上帝間選邊站的基督徒們〉,收入賴真真主編,《台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台北:圓神出版社,2021年06月),頁246-255。
  6. 〈近代台湾キリスト教の始まり〉,《キリスト新聞》,東亞觀點專欄,第3573期(東京:キリスト新聞社,2021年5月),頁5。
  7. 〈評論「改宗信主的噶瑪蘭人—馬偕洗禮簿宜蘭信徒資料探討」〉,收入李素月主編,《宜蘭的宗教與信仰:「宜蘭研究」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2018年12月),頁209-212。
  8. 〈台灣基督徒史資料庫與社會網絡研究〉,《台灣學通訊》,第104期(台北:國立台灣圖書館,2018年3月),頁22-23。
  9. 〈王成勉教授對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貢獻〉,收入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主編,《恆與變之間:1949年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論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7年6月),頁565-571。
  10. 〈「台灣基督徒史」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方法〉,《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8期(桃園: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6年9月),頁9-12。
  11. 〈抗戰期間的台灣革命同盟會〉,收入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華僑與抗戰》(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5年10月),頁139-140。
  12. 〈台灣義勇隊的成立緣由、籌組經過與活動〉,收入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編,《華僑與抗戰》(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5年10月),頁134-138。
  13. 〈台灣基督徒的現代性認同〉,《新使者》,第146期(台南:新使者雜誌社,2015年2月),頁10-13。
  14. 〈天堂、天國、新天新地:基督徒的天路歷程與圖像〉,《典藏‧讀天下》,第9期(長春:讀天下雜誌社,2014年3月),頁76-79。
  15. 〈竹籬笆又見春天:台中市迅雷新村〉,《閃亮台中》,第16期(台中:台中市政府,2005年8月),頁22-23。
  16. 〈「武界」部落的形成及其地名由來的幾種說法〉,《台灣文獻別冊》,第13期(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5年6月),頁49-56。

會議論文:

  1. 〈民俗與宗教史的研究回顧與展望〉,2020至2021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22年12月1日至2日。(洪健榮、范純武、王政文合著)
  2.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的臨終紀錄與死亡書寫〉,「形塑傳記:歷史性與日常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2022年11月24日至25日。
  3. 〈馬偕的書單:論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的閱讀與日常生活〉,「當世賢者─宗教典範人物」學術研討會暨台灣宗教學會2022年年會,台北:台灣宗教學會主辦,2022年10月21日至22日。
  4. 〈近代台灣基督徒家族的婚姻與社會網絡—兼論歷史學「網絡」研究的發展與侷限〉,第四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台灣史與社會網絡學術研討會暨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年會,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2021年11月26日至27日。
  5. 〈馬雅各的助手及其宣教網絡〉,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研討會,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2021年11月11日至12日。
  6. 〈馬偕的博物志:論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的收藏與嗜好〉,第十二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2021年8月12至13日和19至20日。
  7. 〈馬偕的病歷:《馬偕日記》中的疾病與日常生活〉,「第八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歷史事件」,彰化: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主辦,2020年11月27日至28日。
  8. 〈日治時期東京台灣基督徒的政治參與〉,「角力、並存還是共生:宗教與政治的今昔」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年度研討會,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2020年11月20日至21日。
  9. 〈清末屏東地區族群社會網絡與基督徒群體的形成〉,「土地、語言與時間:台灣原住民民族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主辦,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20年11月13日。
  10. 〈東亞基督徒的社群網絡:以東京台灣基督徒為中心的探索〉,第十三屆「現代中國與東亞新格局」國際研討會,花蓮:大阪大學中國文化論壇、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東華大學歷史學系,2019年11月02日至03日。
  11. 〈東海大學創立初期董事會的人事結構(1952-1971)〉,「回顧與展望: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三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東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主辦,2019年10月11日至14日。
  12. 〈東亞基督徒的流動與交往:日治時期台灣基督徒在東京的活動〉,東亞脈絡中的台灣基督教史學術研討會,台南:東アジアキリスト教交流史研究会主辦,2019年03月08日。
  13. 〈清末下淡水溪平原漢番社會與基督宗教信仰〉,「帝國、邊區與流動:18、19世紀台灣沿山社會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8年12月13日至15日。
  14. 〈「抗日」的過去式與現在式:「紀念」台灣義勇隊的歷史反思〉,「趙明河義士殉國九十週忌—韓國獨立運動暨台灣」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大韓民國獨立紀念館、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主辦,2018年10月09日。
  15.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基督徒網絡—以「東京台灣教會」的創立為討論中心〉,「日本帝國下的基督教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主辦,2018年03月02日至04日。
  16. 〈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漢番社會與基督宗教信仰〉,帝國邊緣與流動: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暨山腳、恆春半島社會秩序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2017年08月17日至18日。
  17. 〈基督徒史研究的再思〉,「中國處境中的宗教研究與宗教對話」學術會議,汕頭:汕頭大學文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合辦,2016年11月26至27日。
  18. 〈基督徒家族、婚姻與社會網路的研究取徑與方法—以清末台灣下淡水溪平原為例〉,近代中國的家族制度與家庭觀念:第六屆中國近代思想史暨嶽麓書院創立10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沙: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合辦,2016年11月11至13日。
  19. 〈清末噶瑪蘭基督徒與漢番社會網絡〉,第四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2015年11月20至21日。
  20. 〈戰爭中的台灣基督教徒(1865-1895)〉,2015年戰爭與和平國際學術研討會:宗教視角,香港:建道神學院主辦,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
  21. 〈「台灣與抗戰」的歷史書寫:從李友邦的英雄形象談起〉,台灣與抗戰學術研討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主辦,2015年10月14日至15日。
  22. 〈제2차 대전 중 동아시아의 항일활동-대만의용대와 조선의용대를 중심으로-〉,광복70주년 및 개관28주년 기념 국제학술심포지엄:동아시아에서 항일투쟁의 전개와 역사적 위상,서울:독립기념관한국독립운동사연 구소,2015년 8월 13일。
  23. 〈十三所基督教大學在台灣的延續與斷裂:論東海大學創立初期的幾個問題〉,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近代史研究中心、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2015年6月12日至13日。
  24. 〈清末八里坌地區基督教徒的婚姻網絡〉,第六屆區域史地暨應用史學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主辦,2015年6月5日。
  25. 〈屏東地區基督徒群體的形成及其社會網絡(1865-1900)研究芻議〉,「邊區台灣」研究工作坊:大武山兩側及恆春半島之人群、經濟活動與社會秩序,屏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2015年2月9日至13日。
  26. 〈二戰期間在福建的台灣人〉,第二屆兩岸文化發展研討會,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主辦,2014年10月25日至26日。
  27. 〈清末台灣北部基督教徒的婚姻網絡:以滬尾、五股坑教會為例〉,2014第六屆台北學:台北建城130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北市文化局主辦,2014年10月23日至24日。
  28.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Early Protestant Converts in Taiwan (1865-1895)”,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in-Asia) Conference 2014,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17-19 July, 2014.
  29. 〈被忽略的傳播者:台灣基督徒在基督教傳播中的角色(1865-1895)〉,近現代海域亞洲的新媒介與宗教工作坊,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主辦,2014年6月13日。
  30. 〈邊緣成中心:清末基督教在台的漢番宣教策略〉,中西交匯中的近代中國都市與鄉村國際學術研討會,杭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杭州師範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合辦,2013年10月11-14日。
  31. 〈「基督徒史」的書寫方法與可能性—論台灣基督徒史資料庫之建立與運用(1865-1895)〉,第八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主辦,2013年6月14至15日。
  32. 〈從契約文書看清代沙轆社的土地流失問題〉,第七屆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台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主辦,2013年5月11日。
  33. 〈十九世紀來台傳教士的海洋經驗與書寫〉,耽邏大典國際學術研討會,濟州:國立濟州大學耽邏文化研究所主辦,2012年9月14至15日。
  34.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與人際衝突:以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為例〉,宗教中的教徒—第二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2年6月1日。
  35. 〈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研究與史料探討〉,台灣教會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基督教史學會主辦,2011年12月2日至3日。
  36. 〈無語問上帝: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社會處境〉,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1年5月5日至6日。
  37. 〈現代化與基督徒身份的交結:論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自我認同〉,現代化視野下的教會和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合辦,2010年10月28日至30日。
  38. 〈聖徒與歹徒:文本著述中的台灣基督徒形象(1865-1895)〉,文本解讀與經典詮釋—基督教文學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基督教史學會、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主辦,2010年4月17日至18日。
  39. 〈改宗與日常:十九世紀台灣第一代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第六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文學的大河:歷史、土地與新文化,台北、台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主辦,2009年9月4日至6日。
  40. 〈是誰選擇誰:十九世紀來台傳教士與信徒改宗的社會脈絡〉,第四屆「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歷史文化研究所合辦,2008年12月5日至9日。
  41. 〈消失的客家人: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形成與變遷〉,第七屆「客家研究」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主辦,2007年11月11日。
  42. 〈當代政治與歷史想像:論台灣抗日運動中的「台灣派」與「祖國派」〉,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六十週年紀念學術討論會,台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中正文教基金會主辦,2005年10月29日至30日。
  43. 〈謝南光‧李友邦‧張邦傑:台灣革命同盟會內部的人事關係〉,第六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北京:北京大學、政治大學、珠海書院合辦,2005年9月10日至11日。
  44. 〈間接射擊:論抗戰時期台灣義勇隊的成立〉,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主辦,2005年8月18日至19日。
  45. 〈創造的「歷史與文化」:論布農族武界部落的歷史發展與建構〉,疆界/將屆2004年文化研究學生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文化研究學會合辦,2004年12月18日至19日。
  46. 〈論國民政府與台灣義勇隊之關係(1937-1945)〉,第五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南京:南京大學、政治大學、珠海書院合辦,2004年9月8日至9日。

執行計畫

  1.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馬偕與十九世紀台灣北部教會的財務收支」,計畫編號:111-2410-H-029-038,執行時間:2022.08-2023.07。
  2. 新竹市政府計畫:「新竹左岸生態情報地圖及環境教育網路建置計畫」,計畫案號:10906073,執行時間:2020.06-2021.05。
  3. 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日治時期東京台灣基督徒的社會網絡」,三年期,計畫編號:108-2628-H-029 -001 -MY3,執行時間:2019.08-2022.07。
  4.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漢番社會與基督宗教信仰Ⅱ」,計畫編號:MOST 106-2410-H-029-043,執行時間:2017.08-2017.07。
  5.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國家與邊區社會:下淡水溪平原及其東側地帶、恆春半島區域社會史考察(1600-1900)-清代下淡水溪平原漢番社會與基督宗教信仰」,計畫編號:MOST105-2410-H-029-027,執行時間:2016.08-2017.07。
  6. 科技部研究計畫-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國內訪問研究:「台灣基督徒群體的形成及其社會網絡:以屏東地區為中心(1865-1945)」,計畫編號:MOST 105-2420-H-029-001-2R,執行時間:2016.08-2017.07。
  7. 教育部中區區域教學資源推動計畫:「中區中文寫作中心—歷史與寫作」,執行時間:2015.08-2016.07。
  8.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人際網絡研究—基督徒史資料庫之建立與運用(II)」,計畫編號:MOST 103-2410-H-029 -010,執行時間:2014.08-2015.07。
  9. 教育部中區區域教學資源推動計畫:「中區中文寫作中心—歷史與寫作」,執行時間:2014.08-2015.07。
  10.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人際網絡研究—基督徒史資料庫之建立與運用」,計畫編號:NSC102-2410-H-029-004,執行時間:2013.08-2014.07。
  11. 教育部中區區域教學資源推動計畫:「中區中文寫作中心—典範的建構:基督教史人物書寫」,執行時間:2013.08-2014.07。
  12.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青年學者暑期進修計畫:「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改宗的社會脈絡」,執行時間:2012.07-2012.09。

研究訪問

  1. 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顧問(2021-)
  2. 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2018-2021)
  3.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2016-2017)
  4.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2012)
  5. 日本高知大學訪問學人(2012)

榮譽獎項

  1. 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獎助
  2. 科技部110年度補助大專院校研究獎勵
  3.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08年專書出版補助
  4. 東海大學103學年度「優良導師獎」
  5. 東海大學102學年度「教學優良獎」
  6. 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2009)
  7.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受獎人(1999-2000)